浏览量:2830
发布时间:2023年3月24日
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了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。
如何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?怎样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?3月16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。
平稳进入“乙类乙管”防控阶段
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介绍,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,平稳进入“乙类乙管”常态化防控阶段。然而,全球疫情仍在流行,病毒还在不断变异,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。对此,《通知》明确,抓紧补短板、强弱项,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,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。
刘德春表示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。进一步统一思想、提高认识,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,将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,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、强弱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。
“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,加强投资、价格、金融、税收等政策协同,形成工作合力,积极支持各地公共卫生设施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将符合条件的补短板、强弱项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。”刘德春说。
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
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介绍,近年来,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、可及性不断提升,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。
“我们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。”吴翔天说,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。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加大中央投资力度,安排更多资金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,引导地方也加大投入,优化资源布局,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。
吴翔天表示,要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。一方面,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,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,加快推进医疗救援队伍建设;另一方面,加强应急医药储备管理,建立储备长效机制。推进建立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,完善人员、物资统筹调配机制,保障医疗服务平稳有序。
“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。”吴翔天说,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,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,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、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,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、系统性。
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
“春夏季是流感、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新冠疫情流行风险依然存在。同时,登革热、疟疾等传染病输入风险不断增大。”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说,传染病防控始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,防控成效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。
常昭瑞介绍,在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方面,我国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与应急、入境与本土、城市与农村、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,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。
“我们将继续优化完善多渠道监测体系,做好新冠、流感等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,强化疫情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。”常昭瑞说,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常态化监测,完善多学科专家队伍,针对病毒变异株和疫情异常信号快速开展风险评估,提高应对的时效性。
常昭瑞表示,继续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,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主体责任和执行首诊负责制,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、及时准确、完整规范报告疫情信息。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功能,充实相关监测数据报告模块,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。
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
《通知》提出,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。各地要根据季节特点和传染病防控形势,及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,筑牢疫情防控的环境基础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作业质量,做好公共区域清扫保洁,提高机械化清扫率,加强公厕保洁作业。持续抓好城市背街小巷、老旧小区、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治理,努力提升薄弱环节环境卫生面貌。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。
“开展垃圾分类,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、节约资源,更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。”杨宏毅说,目前,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体系;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82.5%。同时,垃圾处理结构不断优化。
保障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
生态环境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表示,新冠疫情期间,生态环境部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“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%全覆盖,医疗废物、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100%全落实”工作要求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虢清伟介绍,各地积极主动作为,积累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。比如,上海建立了排污许可证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、排水许可证“三证”信息共享机制,河南、浙江、湖南等省份明确了排查整治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,宁夏制定了医疗污水智能化监管方案,山东、河南制修订了地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,有效提高了医疗污水排查、治理效率,提升了规范化、信息化水平。
虢清伟表示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后,针对医疗污水污染控制,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监管模式。常态化防控时,通过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监管,确保医疗污水有效收集、处理和达标排放;疫情流行时,通过启动应急措施,强化污水消毒处理,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,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。